小心!外出踏青赏花眼睛却红肿、流泪……
春暖花开之际,不少人的眼睛却开始“闹脾气”——红肿、流泪、怕光、奇痒难忍。今天由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带您科学认识这一“季节性烦恼”:过敏性结膜炎。
近年来,过敏性结膜炎发病率逐渐增高。该疾病病程随季节变化,在春秋季最为常见,但有一些病人呈现慢性病程,且全年发病。
妇幼健康科普
一、为何春天眼睛容易“过敏”?
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种主要影响结膜和角膜的过敏性眼表疾病。春季高发原因有以下三点:
1.花粉大军:树木、花草花粉随风传播,直接接触眼表。
2.尘螨活跃:温暖潮湿环境加速尘螨繁殖,刺激敏感人群。
3.紫外线增强:春季紫外线强度骤增,削弱眼表屏障功能。
高危人群:过敏体质者、儿童、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人群。
二、典型症状
1.痒到想揉眼
2.水样分泌物(非脓性)
3.结膜水肿(眼皮肿如“灯泡眼”)
4.儿童警惕“挤眼怪相”:频繁眨眼、揉眼可能是过敏信号
注意:若伴随鼻痒、打喷嚏,多为合并过敏性鼻炎,需耳鼻喉科协同治疗。
三、科学应对四步走:防>治
1.切断过敏原——从源头减少刺激
外出防护:戴密封式防风镜(普通太阳镜缝隙大,花粉仍可侵入)。
居家细节:关闭朝南窗户(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花粉浓度最高);使用空气净化器;定期清洗空调滤网。
隐形眼镜党:春季建议切换为日抛型,或暂时佩戴框架眼镜。
2.物理缓解法——安全又有效
冷敷:用4℃冷藏的生理盐水浸湿纱布,每次敷眼10分钟,每日2-3次,快速止痒。
人工泪液冲洗:选择不含防腐剂的产品,随身携带及时冲洗过敏原。
3.药物使用指南——精准用药是关键
轻度症状:抗组胺药物和肥大细胞稳定剂,兼具抗组胺和稳定肥大细胞作用。
中重度炎症:短期使用低浓度激素类眼药水(需在医生指导下监测眼压)。
儿童用药:优先选择儿童适用剂型,避免自行使用网红“去红血丝”眼药水(含血管收缩剂可能加重病情)。
紧急禁忌:拒绝揉眼!揉搓会释放更多炎性因子,形成“越痒越揉-越揉越肿”恶性循环。
常见误区请避免:
误区1:“宝宝眼睛不红了就立即停药”
真相:擅自停药易复发,需遵医嘱用药。
误区2:“春天过去就好了"
真相:过敏体质可能表现为全年性症状。
误区3:“吃抗生素能治过敏"
真相:乱用药物可能破坏眼表菌群平衡。
四、这些情况请立即就医
出现眼痛、视力下降、角膜混浊(提示可能并发角膜炎)。常规治疗3天无缓解或症状加重。儿童持续揉眼导致眼周皮肤破损感染。
过敏性结膜炎虽不致命,但反复发作会影响生活质量。关键在于正确识别过敏原+科学应对,避免揉眼(可能加重炎症)。如果症状持续,一定要去医院就诊,切勿长期自行使用激素类眼药!
来源: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