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娃娃的小心脏怎么了?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您家有没有“小胖墩”?孩子胖乎乎虽然可爱,但可能悄悄伤害心脏!今天咱们说说肥胖咋“伤害”小心脏。
肥胖为啥伤心脏?
想象一下:心脏就像一辆小汽车,肥胖孩子的身体是超载的大货车!
● 心脏“背不动”:身上肉多,心脏要更拼命泵血,时间久了会累成“心肌肥厚”(心脏变胖变笨)。
● 血管“堵得慌”:胖娃容易血脂高,血管会像水管一样慢慢生锈,长此以往,等到血流不畅,心脏容易“饿肚子”(缺血)。
● 电路“乱放电”:脂肪干扰心脏电流,可能突然“漏电”(心律失常),比如心慌、突然晕倒。
心电图报告上的“危险信号”
心电图就是给心脏拍“电流照片”,胖娃常见这些异常:
01信号1:左心室高电压
啥意思:心脏肌肉变厚了(像举重运动员的胳膊)。
危险提示:长期肥胖,心脏可能不堪重负,进而出现心脏问题。
02信号2:ST-T改变
啥意思:心脏供血不足(像汽车油不够了)。
危险提示:可能是多种心脏病的早期信号!
03信号3:早搏
啥意思:心脏突然“咯噔”跳一下(像电线短路)。
危险提示:长期频繁早搏可能引发心脏扩大、心肌缺血,严重者可能导致晕厥甚至猝死。
04信号4:心跳太快
啥意思:安静时心跳超过正常值最高限。
危险提示:心脏天天“加班”,老得快!
家长能做的4件事
01体检报告这样看
如果写着“左心室高电压”“ST-T改变”,需要尽快带孩子到心内科复查!
如果报告说“窦性心律不齐”,多数为生理性的,但是胖娃娃出现这个问题就需要密切观察了,一定要定期带孩子去复查心电图。
02吃饭记住“三换一减”
换炸鸡→蒸鱼:每周吃2次鱼(鲈鱼、带鱼都行)。
换饮料→白水:一瓶可乐=12块方糖,可以换成柠檬水!
换蛋糕→水果:下午茶吃苹果、草莓,别吃奶油蛋糕。
减盐:炒菜少放一半盐,用葱姜蒜提味。03
让孩子动起来
● 体重正常的娃娃:
小宝宝(3-6岁)—每天玩够3小时!至少2小时在户外疯跑、骑小车、玩滑梯。
大孩子(6岁以上)—每天运动1小时,选择运动时会有点喘气、但还不影响正常说话的运动强度,比如骑车、游泳、踢球、跳绳。每周3天练力气,爬杆、跳远、用弹力带、举小沙袋。
● 胖娃娃:
刚开始动:别一开始太猛!从每天动20分钟开始(比如快走、跳操),慢慢加到每天1小时,最好先找医生或运动教练看看怎么练更安全。
坚持下来后:每周动3-4天,每次20分钟到1小时:跑步、打球混着来。每周3天练肌肉,比如爬绳、跳台阶、用阻力带,花样越多越好玩。
● 注意:
所有运动都要慢慢来,量力而行,安全第一!能跑跑跳跳就别躺着,从小养成爱动的习惯最重要!
04睡觉要“早+足”
早睡:小学生9点前上床,初中生最晚10点。
睡够:小学生睡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缺觉会影响血压水平)。
* 5岁以下儿童每天睡眠时间为10~13小时,6~12岁儿童为9~12小时,13~17岁儿童青少年为8~10小时。
这些情况马上送医!
● 孩子运动时喊胸口痛、头晕、眼前发黑。
● 安静时突然心慌、喘不上气、冒冷汗。
● 体检发现频发早搏。
给家长的真心话
● 别信“小时候胖长大就瘦了”!
● 每月量一次腰围:腰围÷身高<0.5才安全。
● 全家一起改习惯:妈妈做菜少放油,爸爸带头去跑步,娃自然跟着学!
护心顺口溜
胖娃减重要趁早,
少坐多动七分饱,
心跳规律很重要,
体检报告勤对照!
小提醒:如果孩子已经确诊心脏问题,医生开的药千万不能随意停!要咨询过医生才能调整用药哦。
来源: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5岁娃顿顿吃饱,咋被确诊“隐性饥饿”?
- 吸管杯秒变“凶器”热水喷溅 三岁娃儿面部大面积烫伤
- 老周、外甥女和姐姐相继患癌,莫非“家族魔咒”?专家:必须掌握这三个体检关键
- 23年坚守书写医者担当丨郑大一附院急诊科医生陈瑞波荣获全国无偿献血金奖
- 首届“环郑大科创圈”(妇幼赛道)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大会暨儿童高质量发展中原论坛顺利召开
- 生死时速,多科联动!郑州九院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挽救急性心梗危重患者
- 活动预告!河南省儿童健康“五小”专项暑期服务月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专场活动来了
- 6次取卵,4年坚持,终于圆了她的母亲梦…...
- 深夜被半边头痛惊醒,一周一次持续十小时 专家:无法根治,但做到这两点可有效控制
- 开学倒计时:儿科给娃的“秋季闯关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