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新生儿危在旦夕!两城联动打通生命通道
近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外科联合漯河市基层医院开启绿色救治通道,以"黄金 48 小时"急救响应机制,成功为一名手术治疗困难的新生儿实施紧急手术。
01.上下级医院高效联动
6月3日14 时 20 分,郑大三附院新生儿外科黄泓玮接到当地医院紧急求助:一名出生仅1天新生儿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导致肠梗阻,新生儿外科主任黄华立即启动 "医联体远程会诊系统",通过实时影像传输与当地医护团队展开病情研讨。在详细分析患儿情况后,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无法实施精细手术,黄华果断提出:"患儿需转入我院进行手术,我们立即启动接诊预案!"
两地医院随即建立专项沟通群,实时共享患儿生命体征数据。当地医院在郑大三附院指导下先行开展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等术前准备,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这种 "基层首诊 - 远程会诊 - 快速转诊" 的三级联动模式,让优质医疗资源在最短时间内精准对接重症患儿。
02.绿色通道全程护航
16时05 分,郑大三附院新生儿科急诊团队携带便携式监护设备抵达当地医院。在确认患儿符合转运条件后,一场 "移动 ICU" 式的安全转运立即启动:车载呼吸机维持呼吸、微量泵精准控制药量、实时心电监护数据同步回传郑大三附院手术团队。
与此同时,新生儿外科陈玄玄医师为患儿预支住院费用并提前办理入院相关手续,手术部已完成手术室准备,麻醉科调配新生儿专用麻醉设备,NICU 预留特级护理单元,18个相关环节全部进入 "急救待命状态"。
17时03 分,救护车呼啸驶入郑大急诊专用通道。早已等候的医护团队以 "零交接间隙" 直接将患儿推入手术室 —— 从接诊到手术开始,全程仅耗时 4 小时。这条由院前急救、急诊转运、手术室、麻醉科、NICU 共同搭建的绿色生命通道,真正实现了 "上车即治疗、到院即手术" 的无缝衔接。

03.多学科协作手术化险为夷
17时22分,手术准时开始。面对仅2公斤重的患儿,黄华团队术中精准探查发现患儿属肠闭锁 IIIb 型,近端肠管扩张达 20 厘米,扩张宽度为4cm。黄华采用改良式 Tapering 肠管裁剪术,使扩张肠管直径精准匹配远端纤细肠管;同步实施系膜成型术。整个吻合过程耗时 100分钟,出血量控制在3 毫升以内。手术结束后患儿继续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目前患儿病情逐步恢复中。

此次救治充分彰显了医联体建设成果,通过上下级医院深度联动,让基层疑难病症得到及时救治;依托标准化绿色通道流程,将新生儿危重症救治时间缩短 40%;凭借多学科协作优势,在新生儿外科领域再次突破技术壁垒。
来源:郑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河南省“9·12预防出生缺陷日”系列公益活动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举办
- 洛阳正骨数智骨科应用成果显著——五大典型病例展现精准医疗新突破
- 足底顽痛数载求医无果 洛阳正骨微创巧除病根
- 题字传口碑,服务见真情——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科)驾驶员体检服务获市民点赞
- 关于举办“人工智能中医骨伤具身医疗装备通用技术”发布暨数智骨科论坛通知(第一轮)
- 挥之不去的“口臭”怎么办?
- 郑大一附院牵头制定国内首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规范》团体标准
- 双城医生李士朋:执灯中原,解码儿童风湿免疫疑难重症
- 五年四次手术,肿瘤依旧复发,差点放弃的她在这里重生
- 医校携手深耕本草 聚智赋能中医药传承——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河南中医药大学举行“伤力草研究”技术开发合同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