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左氧氟沙星的警示:小心你的跟腱!

河南健康网 2025-07-111917

  近日,“左氧氟沙星 跟腱断裂”的话题突然爆火,登上微博热搜榜单第一。有网友称使用左氧氟沙星发生了跟腱断裂,其安全性也受到了质疑。那么,真实情况如何呢,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左氧氟沙星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沙星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口服吸收好、组织浓度高、与其他类无交叉耐药、不需要皮肤试验、使用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腹腔、盆腔和骨关节等部位感染的治疗。

  从静脉用的注射液、口服的片剂到滴眼液,随着左氧氟沙星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其不良反应也频频发生,人们开始重视用药安全问题,肌腱炎和肌腱断裂越来越受到关注。

  左氧氟沙星,以及其它氟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和甲磺酸培氟沙星等,确实会使所有年龄段患者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的风险增加。2017年7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决定对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增加黑框警告,警告这类药品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肌腱炎和肌腱断裂,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和重症肌无力加剧。在修订要求中提到:肌腱炎和肌腱断裂最常发生在跟腱,也有报告在肩、手部、肱二头肌、拇指和其他肌腱点出现。可发生在开始使用氟喹诺酮类后数小时或数天,或结束治疗后几个月。

  目前发现,60岁以上、使用糖皮质激素、接受器官移植、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或接受透析、有剧烈的体力活动、既往患有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肌腱疾病的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肌腱损伤的风险较高。不过,也可以发生在没有上述风险因素的患者中。

  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肌腱损伤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报道的发病机制包括:细胞外基质调控异常、胶原合成通路改变,以及肌腱细胞多维度损伤等等。

  尽管氟喹诺酮类药物相关的肌腱炎或肌腱断裂事件总体发生率较低(0.14%-0.40%),我们仍需重点关注这一风险。对于肌腱断裂高风险人群、有肌腱疾病病史或发生过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对于确有氟喹诺酮用药指征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采用最短疗程和最低有效剂量进行治疗。

  在使用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期间或使用后,请关注身体信号,避免过度运动,倘若出现肌腱疼痛、肿胀、炎症或断裂,应立即停止用药,及时就医。可以进行局部护理,包括休息、冷敷和抬高患肢,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使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是否会导致肌腱断裂,目前数据库中尚未见到病例报道,国内外药品监督部门发布的警示是针对全身给药(口服和注射)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眼药水的患者仍要注意,点眼后用手指按压内眼角1至2分钟,以减少眼药水通过鼻泪管流入鼻腔经鼻黏膜全身吸收,这适用于所有眼药水。

  作者:河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 齐艳霞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