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8岁男孩胳膊摔折土法固定面临截肢 看暑期儿童高发意外如何正确应对

王净丽 夏冰    2025-07-143325

  8岁男孩摔伤手臂,家长紧急捆扎却酿悲剧

  “医生,快救救孩子!”日前,8岁男孩小豪(化名)被父母紧急送至郑大三附院小儿骨科急诊室。只见小豪右前臂扭曲,皮肤上有泥土和血迹,前臂中段有紫黑色勒痕,手臂冰凉发僵,手指不能动弹。母亲称小豪放暑假在老家玩,一不留神儿从树上摔下胳膊折了,他们怕骨头错位就用麻绳捆紧,因为老家老人说这样能固定,可小豪的胳膊却越来越紫。

  医护人员掀开布条,发现麻绳深陷皮肉,X光显示小豪的骨折情况不复杂,但麻绳让前臂肌肉和神经缺血坏死,尽管全力救治,小豪最终只能面临截肢。

  郑大三附院小儿骨科主任医师夏冰提起小豪的状况唏嘘不已:暑假期间,像小豪这样意外受伤的儿童明显增多,约为假期前的一倍多,因家长处理不当致病情加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暑期儿童易发生哪些意外伤害?

  夏冰介绍,暑假期间,3-12岁的儿童是扭伤、骨折等意外伤害的高发人群,常见的损伤类型有以下几种。

  上肢骨折:尤以肘关节周围的骨折较为常见,如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科骨折等。暑期患儿骨折中上肢骨折占比较高,12岁以下儿童骨折中约90%发生在肘关节附近。

  踝部扭伤:暑假中孩子各类活动增多,在奔跑、攀爬、追逐打闹时,脚踝部位容易因姿势不当或受力不均而发生扭伤,严重时还可能伴随骨折。

  腕部、膝部损伤:在轮滑、溜冰、滑板运动中,儿童容易摔倒,常导致手腕、膝部损伤。另外,进行篮球、乒乓球等运动时,腕部、膝部也属于易受伤部位。

  暑期儿童意外伤害高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夏冰指出,暑期成为儿童意外伤害高峰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活动量增加:暑假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和范围大增,参与骑车、滑板等有危险运动机会增多,操作不当或防护不足易致扭伤、骨折等伤害。

  2. 家长监管不足:暑期很多家长上班,孩子玩耍缺少成人监督提醒,更易有危险行为,增加意外伤害概率。

  3. 孩子好奇心重、安全意识弱:儿童和青少年对危险认知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差,运动时易过度锻炼或做危险动作,且不懂运动防护和紧急处理方法,受伤风险增加。

  4. 身体发育特点:儿童青少年身体在发育阶段,神经和肌肉等未发育完全,身体素质低,大量活动易超负荷,比成年人更易损伤。

  5. 高能量损伤:交通意外导致的儿童创伤高发。

  以儿童突发骨折为例,家长如何正确处理?

  夏冰提醒家长,遇到儿童骨折时,不要随意移动或复位骨折部位,以免导致骨折端二次损伤,加重血管、神经或软组织撕裂,甚至引发出血和肿胀;不要热敷或揉搓伤处,因为骨折初期局部血管破裂,热敷会加速血液循环,加重肿胀和出血,而揉搓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不要自行使用止痛药或偏方,因为部分药物可能影响凝血功能或掩盖病情,而偏方成分不明,可能引发过敏或感染。

  正确的做法是:用木板、书本等硬物固定骨折部位(避免移动),如上肢骨折可用围巾悬吊胸前;让孩子保持静止,避免伤肢活动;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伤处,每次 15-20 分钟,间隔 1-2小时(24-48 小时内);用弹性绷带适度包扎伤处,减少出血和肿胀;将伤肢抬高至高于心脏位置,减轻肿胀。

  特别提醒,孩子受伤后如果出现肢体变形、异常活动、有骨擦音(感);伤口出血不止或合并开放性骨折(骨头戳破皮肤);伤处麻木、发冷、颜色苍白(可能血管损伤)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救治。

  专家小传

  夏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小儿肢体畸形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小儿骨科学组副组长、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

  2006年郑州大学外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14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进修学习,2019年在美国费城Jefferson University访学。发表中文论文40余篇,SCI论文3篇,主持参与课题研究6项,获省级科技卫生奖励2项,专利6项。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