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高危儿MDT门诊成功开展首例多学科联合会诊
6月23日下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高危儿多学科联合诊疗(MDT)门诊迎来首位会诊患儿。该患儿出生时胎龄仅30+2周,现纠正胎龄5月,因发育迟缓及呼吸系统问题,由新生儿科牵头,联合小儿呼吸内科、影像科、康复医学科专家组成多学科团队,为其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全面评估预后并指导后续干预。
宝宝因早产,各系统发育欠佳,曾因追视、追听能力落后在郑大三附院儿童康复科住院康复半月;40余天前因呼吸道感染于外院住院,支气管镜检查及胸部CT发现右侧支气管狭窄。目前宝宝有翻身困难等运动发育延迟表现,家长迫切关注日常照护注意点、远期预后及是否继续康复等问题。
多学科协作,精准把脉,
本次MDT会诊汇聚四大专业专家:
新生儿科徐发林教授:进一步完善智能运动评定,必要时复查头颅MRI、ABR及肺功能检查,加强户外活动,加强亲子交流;
小儿呼吸内科张艳丽教授:动态随访宝宝肺部影像学情况,建议注意喂养注意事项,如避免吃奶急、快等因素;
康复医学科牛国辉教授:建议Gesell发育评估,院外加强锻炼翻身能力,适当进行扶、立、站等锻炼;
影像科朱功升教授:结合宝宝头颅及胸部影像检查,继续结合宝宝临床,综合评估。

高危儿MDT门诊为特殊宝宝点亮未来
专家团队通过全面讨论,为患儿拟定涵盖高危儿随访、营养优化、康复评定、定期随访的综合方案,并针对家长疑虑逐一解答,各位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分析了宝宝情况,徐发林教授从如何户外活动,如何避免交叉感染等问题跟宝妈做面对面的交代,张艳丽教授从如何识别宝宝出现异常呼吸,何时需要及时就诊等问题做了详细的交流,牛国辉教授清晰的告知了宝妈需要完善相应评估后,进一步制定需要的康复锻炼,无论是家庭锻炼还是医院锻炼,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经过近一小时的讨论会诊,家属不仅了解了孩子目前的情况,更对未来的照护之路有了清晰的认识。帮助家庭树立科学育儿的信心,也是高危儿MDT的初心使命。
“作为早产宝宝的家长,我们一直很担心孩子的发育问题,今天能有机会和这么多专家面对面交流,真的非常感激!”会诊结束后,患儿妈妈说。
来源:郑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23年坚守书写医者担当丨郑大一附院急诊科医生陈瑞波荣获全国无偿献血金奖
- 首届“环郑大科创圈”(妇幼赛道)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大会暨儿童高质量发展中原论坛顺利召开
- 生死时速,多科联动!郑州九院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挽救急性心梗危重患者
- 活动预告!河南省儿童健康“五小”专项暑期服务月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专场活动来了
- 6次取卵,4年坚持,终于圆了她的母亲梦…...
- 深夜被半边头痛惊醒,一周一次持续十小时 专家:无法根治,但做到这两点可有效控制
- 开学倒计时:儿科给娃的“秋季闯关指南”
- 肿瘤比肾还大,还能保肾吗?TA选择“全国肾脏保护联盟共同主席单位”极限保肾
- 山西男子郑州地铁站突发心脏骤停 郑大五附院多方协作“生死时速”守护生命
- 2025年河南省“最美医务工作者”房佰俊:重新定义血液肿瘤 打开患者新生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