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沉默杀手正偷走你的牙齿:从“韦神”缺牙认识牙周炎
近期,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韦神”)罹患牙周炎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位年轻学者的遭遇,敲醒了许多人:慢性牙周炎绝非老年人的“专利”,它可能无声无息地侵蚀着任何人的口腔健康。作为口腔健康的“沉默破坏者”,了解它、战胜它,刻不容缓。
妇幼健康科普
谁是罪魁祸首?牙周炎的病因
慢性牙周炎的根源是牙菌斑生物膜——牙齿表面顽固的“细菌社区”。日常清洁不到位,菌斑会矿化形成牙结石(尤其龈下结石),成为细菌堡垒。细菌及其毒素持续刺激牙龈,引发慢性炎症。若未控制,炎症向深层发展,破坏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槽骨、牙周膜)。
吸烟、糖尿病、遗传、压力及牙齿排列不齐是重要风险加速器,显著增加患病风险或加重病情。
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牙周炎早期表现为牙龈炎:牙龈红肿松软(健康应为粉红坚韧)、刷牙或咬物出血(关键信号!)、可能伴口臭。
若未及时治疗,炎症深入发展则成牙周炎:
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牙齿显长、冷热敏感。
牙周袋形成:牙龈与牙根分离 >3mm,藏匿病菌结石。
牙槽骨吸收:X光见骨高度降低(不可逆损害)。
牙齿松动移位:骨丧失致牙齿松动、移位(如前牙散开)、咀嚼无力。
溢脓: 严重时可挤压出脓液。
最终可致牙齿脱落。
关键警示:牙周炎早中期疼痛轻微、极具隐匿性,易被忽视。待察觉松动或疼痛时,常已至中晚期,治疗更复杂且效果受限。
牙周炎的系统治疗
牙周炎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控制感染、消除炎症、阻止疾病进展。治疗首先聚焦于基础治疗,包括医生指导正确口腔清洁(刷牙/牙线)、洗牙(龈上洁治)清除牙龈上菌斑牙石、关键步骤的深度清洁(常需局麻以清除牙龈下菌斑牙石及病变组织),以及消除咬合创伤、龋齿、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刺激因素,必要时辅以抗菌药物。
若基础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中重度,则需手术治疗。此后,患者需终身严格遵医嘱(通常每3-6个月)进行维护期治疗,包括专业检查和维护期洁治,以防止复发。
牙周炎的预防之道
预防远胜于治疗,且需贯穿一生:
正确有效刷牙:每天至少两次,每次不少于2分钟,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或改良巴氏法。选择软毛、小头牙刷,每3个月更换。
每日使用牙线/牙缝刷彻底清洁牙刷难以到达的牙邻面。牙缝较大者,牙缝刷是更好的选择。
定期专业维护:即使认真刷牙,仍有死角。每6-12个月到专业机构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牙(洗牙),及时发现并清除菌斑、牙结石。
管理全身风险因素:积极控制糖尿病;坚决戒烟;保持健康均衡饮食;管理压力。
关注早期信号:对牙龈出血、红肿、口臭保持高度警惕,尽早就医,切勿拖延!
健康的牙齿不仅是美丽的门面,更是全身健康的守护者。护牙如护脑,给牙周“上保险”的行动,从今天就该开始。当您的牙龈开始红肿、刷牙出现血迹时,请及时就医,科学护理,避免成为下一个被牙周问题困扰的人。
来源: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