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外甥女和姐姐相继患癌,莫非“家族魔咒”?专家:必须掌握这三个体检关键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肝胆胰外科门诊,54岁的老周带着厚厚的病历,一脸忧虑地坐了下来。他不是第一次来,但这一次,他问出了一个压在心底许久的问题:“医生,我家这肝癌……是不是会遗传?”
老周的故事要从2016年2月说起。当时他已患有乙肝20余年,因腹痛来河南省肿瘤医院检查,接诊的是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王谦,经过详细检查,发现老周已是肝癌晚期,由于肿瘤位置特殊且体积较大,无法立即进行手术。所幸,经过4次肝动脉栓塞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同年11月,他顺利接受了右半肝切除手术,实现根治性治疗。
令人警醒的是,类似的命运也在家族中延续。2018年,老周的外甥女闫某,一位才30出头的年轻女性,同样因慢性乙肝发展为肝癌。所幸她发现较早,在王谦的主刀下完成了左半肝切除,术后恢复良好。而就在今年二月,老周的亲姐姐,也就是闫某的母亲,也在年度体检中发现早期肝癌,并很快接受了射频消融治疗,第二天就平安出院。
三位至亲,同样走在“乙肝-肝癌”这条高危之路上。尽管他们都坚持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定期复查,肝癌却像一道“魔咒”笼罩着整个家庭……
肝癌会遗传吗?
“肝癌本身不是遗传病。”王谦指出,但它确实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这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有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母婴传播。一家人生活在相似环境,拥有相似的遗传背景,这些因素叠加,会导致肝癌发生风险成倍上升。
研究表明,HBeAg阳性(俗称“大三阳”)的乙肝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约为阴性者的4.3倍。因此,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是阻断肝癌发生的关键。
有何有效阻断“乙肝-肝癌”之路?
尽管老周一家三位成员先后罹患肝癌,但他们又是不幸中的幸运者:全部因定期监测而及时发现病情,并通过个体化手术或微创治疗手段获得良好疗效,至今未出现复发。
对此,河南省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吴红波说:“定期体检与早期干预是打破‘家族魔咒’最可靠的方式。”他从预防角度给出以下建议。
1.持续抑制病毒,定期高灵敏检测DNA
“即使长期口服抗病毒药,也不可掉以轻心。”吴红波指出,患者应定期进行高灵敏度HBV-DNA检测,确保病毒载量处于低位(<20 IU/ml),这是降低肝癌发生的基础。同时,还要重视肝功能、乙肝两对半等指标的定期监测,全面评估病情。
2.严格戒酒、远离吸烟
酒精和烟草均为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严格避免。吴红波特别提醒,临床观察到,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加速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进程。同时,还要避免摄入霉变食物(含黄曲霉素),保持健康体重,适量运动,这些都有助于降低肝癌风险。
3.建立个体化筛查方案
对于普通乙肝病毒携带者,建议每6个月做一次肝癌早期筛查,包括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AFP)检测。但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建议将筛查间隔缩短至3-4个月,并可考虑采用MRI增强扫描作为复查手段。此外,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等新型肿瘤标志物检测也能进一步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4.重视家族健康管理
如果一个家庭中有多位乙肝感染者,建议全体家庭成员都进行乙肝筛查。对于未感染的家庭成员,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对于已感染的家庭成员,应建立健康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和定期随访。
如今,老周都会定期来医院复查,姐姐和外甥女也一次不落地跟着他一起来。虽然路上辛苦,但每次检查完,他都会松一口气,笑着对医生说:“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们,这场健康保卫战我们不能输!”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吸管杯秒变“凶器”热水喷溅 三岁娃儿面部大面积烫伤
- 老周、外甥女和姐姐相继患癌,莫非“家族魔咒”?专家:必须掌握这三个体检关键
- 23年坚守书写医者担当丨郑大一附院急诊科医生陈瑞波荣获全国无偿献血金奖
- 首届“环郑大科创圈”(妇幼赛道)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大会暨儿童高质量发展中原论坛顺利召开
- 生死时速,多科联动!郑州九院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挽救急性心梗危重患者
- 活动预告!河南省儿童健康“五小”专项暑期服务月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专场活动来了
- 6次取卵,4年坚持,终于圆了她的母亲梦…...
- 深夜被半边头痛惊醒,一周一次持续十小时 专家:无法根治,但做到这两点可有效控制
- 开学倒计时:儿科给娃的“秋季闯关指南”
- 肿瘤比肾还大,还能保肾吗?TA选择“全国肾脏保护联盟共同主席单位”极限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