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吸管杯秒变“凶器”热水喷溅 三岁娃儿面部大面积烫伤

刘慧丽 董凤梅    2025-09-01河南省儿童医院775

  吸管水杯暗藏危机

  周末的晨光刚漫进客厅,3 岁的亮亮(化名)就攥着恐龙玩偶蹦跳不停 —— 这是他期待了一周的博物馆之旅。妈妈把热水倒进新买的吸管杯,拧紧杯盖塞进背包,一家人说说笑笑地出了门。

  排队时,亮亮吵着要喝水。妈妈顺手从背包里掏出吸管杯,指尖刚掀开翻盖的瞬间,“噗” 的一声,杯内滚烫的水突然带着压力喷溅而出,直直喷在亮亮的脸上、脖子上。

  孩子的哭声瞬间刺破人群,妈妈慌得伸手去擦,却看见儿子泛红的皮肤上,一个个透亮的大水疱正快速鼓起来,连耳廓都肿得发亮。

  “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只知道抱着他往水龙头跑。” 回忆起事发时的场景,亮亮妈妈声音仍发颤。她抱着孩子在博物馆的洗手间里,用流动的凉水轻轻冲了十几分钟,直到孩子的哭声稍微减弱,才急忙打车往河南省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就诊。

  别慌!先分清“浅二度”“深二度” 烧烫伤

  亮亮的面部、颈部已经出现大面积红肿,部分水疱直径超过1厘米。

  “患者创面大部分是浅二度烫伤,小部分为深二度偏浅烫伤,伤到了表皮和真皮。” 河南省儿童医院主治医师刘慧丽一边安抚哭闹的孩子,一边快速处理创面,“幸好家长第一时间用凉水冲洗了,没做涂牙膏、抹酱油这种‘反常识’的操作,不然创面感染了,恢复起来会更麻烦。”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起水疱就慌了神,其实不同程度的烧烫伤,处理方式和恢复情况差别很大。学会初步判断伤情,才能避免忙中出错。

  1.浅二度烧烫伤:伤及皮肤表皮和浅层真皮,典型表现为局部红肿、起大水疱(如亮亮的症状),疼痛感明显。这类创面若及时科学处理,多数可在 1-2 周内愈合,一般不遗留瘢痕,对外观和功能影响较小。

  2.深二度及以上的烧烫伤:伤及皮肤深层真皮,甚至皮下组织,创面可能呈现苍白或棕褐色,水疱较小且质地较硬,疼痛感反而减轻,需要将创面尽早行磨削痂或切痂植皮覆盖创面,尽早封闭创面等。创面愈后还需要尽早进行硅胶、加压、药物、光电治疗、功能康复等综合治疗,减轻外观及功能异常。

  烧伤黄金急救五步要牢记:

  冲、脱、泡、盖、送

  冲: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创面(如亮亮的脸部,可低头用冷水轻柔冲洗,避免水流直冲眼睛),持续 15-20 分钟,快速降温以减轻热力对皮肤的持续损伤。

  脱:若衣物被热水浸湿并粘在皮肤上,不要强行撕扯,可用剪刀剪开周围衣物,保留粘在创面的部分,避免二次伤害。

  泡:若创面在四肢,可将伤处浸泡在冷水中(水温 15-20℃)15-20 分钟,进一步缓解疼痛,但面部、会阴部等特殊部位可用冷毛巾湿敷。

  盖:用无菌纱布或干净、透气的毛巾轻轻覆盖创面,避免暴露在空气中引发感染,注意不要包扎过紧。

  送:若为一度烧烫伤,处理后可居家观察;若为二度及以上,或创面在面部、眼睛、关节等关键部位,需立即送往医院,避免延误治疗。

  瘢痕预防:创面愈合后,这些事别等

  深二度及以上的烧烫伤,创面愈合后很容易留瘢痕,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让孩子自卑。瘢痕预防要 “尽早启动”,综合干预才能最大程度减少伤害。

  硅胶疗法:创面完全愈合后,每天涂抹医用硅胶凝胶(或贴硅胶贴),能抑制瘢痕增生,让瘢痕慢慢软化。

  加压疗法:在医生指导下,用弹性绷带或压力衣给瘢痕部位施加适度压力,减少瘢痕的血液供应,防止瘢痕 “鼓起来”。

  药物与光电治疗:如果出现瘢痕增生,可在医生评估后使用药物注射治疗;还可以通过激光、射频等技术改善颜色和质地。

  功能康复:如果烫伤在关节附近(如手腕、膝盖),愈合后要配合医生做关节活动训练、轻柔按摩,避免瘢痕挛缩粘连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比急救更重要的是:避开这些 “家庭隐形杀手”

  儿童烧烫伤,90% 以上都能预防。

  很多家长不知道,吸管杯的密封设计会让热水产生压力,开盖时容易喷溅。吸管杯、保温杯别装刚烧开的热水,最好晾到 40℃以下再装,装完后先打开杯盖放放气,再拧紧;

  热水壶、电熨斗、电饭煲等 “热物”,一定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高处,桌布边缘别垂下来(孩子容易扯拽带翻热汤);

  给孩子洗澡时,先放凉水再加热水,水温控制在 38-40℃(用手肘内侧试温,不烫为宜);

  带孩子外出时,别让孩子靠近餐厅的热水壶、火锅桌,也别让孩子自己拧开水杯盖。

  来源:河南省儿童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