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当霜降遇见肾病:一份专属的“藏养”守则

李增变    2025-10-24郑州市中医院1931 【查看证书】

  霜降至,寒冬近,养生重心在“肾”藏,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天气渐寒,初霜出现,冬季的脚步日益临近。在中医理论中,霜降时节阳气由“收”转向“藏”,人体活动也应顺应自然变化,为抵御寒冬储备能量。而“肾”作为人体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是封藏阳气的根本。对于肾病患者而言,此时节更是养护肾脏、稳定病情的关键时期。做好霜降时节养生,能为安然过冬打下坚实基础。

  一、 饮食养生:滋阴润燥,温养补肾

  霜降后,气候特点是“寒”与“燥”并存。饮食上应遵循“滋阴润燥、平补温养”的原则,避免给肾脏增加额外负担。

  首选温和滋润之品。粮食类:黑米、黑豆、小米、山药、南瓜。特别是山药,性平味甘,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是平补的佳品。黑豆素有“肾之谷”的美誉,但肾病患者食用需注意血钾、血磷水平。肉类:羊肉、牛肉,性温,可温中补虚,但应适量,且烹饪方式以炖、煮为佳,避免油腻。乌鸡也是不错的选择。蔬菜类:白萝卜、白菜、莲藕、银耳。霜降时节的萝卜赛人参,能顺气化痰,滋阴润燥。银耳更是润肺滋阴的平价燕窝。

  牢记饮食“黑名单”。严格控制盐分:咸味入肾,过咸则伤肾。肾病患者必须坚持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克),以减轻水肿和高血压,保护残余肾功能。

  谨慎对待高钾、高磷食物。对于肾衰患者,避免食用香蕉、橘子、土豆、菌菇、坚果、动物内脏等高钾高磷食物。远离生冷寒凉:霜降后避免食用冷饮及生冷水果等损伤脾胃阳气,累及肾阳。杜绝辛辣刺激:辣椒、花椒、火锅等会耗伤阴液,加重“秋燥”,不利于病情稳定。

  二、起居养生:防寒保暖,早卧早起

  “寒从脚起”,霜降时节保暖是保护肾阳的第一步。

  重点部位要保暖:足部、腰背部是肾经循行之处,尤其需要保暖。睡前可用温水泡脚(水温40℃左右,泡15~20分钟),水中可加入少许艾叶或生姜,能促进血液循环,温煦肾阳。夜间睡觉要盖好被子,防止腰腹受凉。

  作息顺应自然:应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规律。早睡有助于阳气的潜藏,早起则能使肺气得以舒展。避免熬夜,因为熬夜最耗伤肾阴。

  开窗通风,预防感冒:肾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一旦发生感冒或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肾病。因此,应在天气晴好时适时开窗通风,并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三、运动养生:动静结合,不宜大汗

  适当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但肾病患者运动需讲究“度”。

  选择温和的运动:推荐练八段锦、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和缓的运动。

  把握最佳时间:在阳光充足的上午或下午进行,避开寒冷的清晨和夜晚。

  核心原则:微汗即止。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而“汗血同源”,过度出汗会耗伤阴血和阳气,违背秋季“养收”的原则。因此,运动到身体微微发热、略有汗出即可,切忌大汗淋漓。

  四、情志养生:安宁恬淡,收敛神气

  秋末冬初,草木凋零,人容易产生悲秋、忧郁的情绪。而“恐惧”这种情绪最易伤肾。建议时常保持心态平和、多晒太阳。

  结语

  霜降是收获的尾声,也是冬藏的开始。对于肾病患者,这是一个关键的过渡期。通过科学饮食、合理起居、适度运动和平和心态,悉心养护我们的“先天之本”,就能有效巩固疗效,增强体质,以饱满的状态迎接冬天的到来。

  来源:郑州市中医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