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三位一体、学练结合,打造医疗护理员培训“省医标准”

河南健康网 2025-11-05605

  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迫切需求,完善连续照护体系的需要,免陪照护服务的逐步推行,都需要一支高质量的专业医疗照护队伍。然而,现有的医疗护理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规范培训,让许多患者家庭“望而却步”。

  为破解这一难题,自今年8月起,河南省人民医院面向社会开办免费医疗护理员培训班,培养一批有资质、有技能、有温度的医疗护理员“正规军”,打造了医疗护理员培训“省医标准”。截至目前,医院已经举办3期培训,106名医疗护理员顺利结业。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悟,把专业与温情带到了患者中间。

  三位一体:打造“省医标准”的医疗护理员培训基地

  8月18日15时,第一期医疗护理员培训班开班当天,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模拟中心参会的老师和学生们满怀期待——一场破解专业照护人才短缺困境的创新实践启动。

  “开办医疗护理员培训班,意义重大。”在开班仪式上,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申志强表示,这是响应河南省医疗机构免陪照护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老有颐养、病有优护”需求的关键行动,更是医院践行社会责任的创新探索。

  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也制定了《河南省医疗机构开展免陪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推动免陪照护服务规范化发展。

  医疗护理员培训班开班后,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模拟中心,一群“特殊”的学生开始在医学模拟人上练习鼻饲管喂养、翻身、叩背等。通过这里的实训课堂,首批38名学员将要进行为期两周的系统学习之旅。

  “为了让学员扎实地掌握照护知识,我们充分发挥了医院丰富的教育资源。”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李黎明介绍,医院构建了独特的“理论+实操+跟岗”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形成“培训体系标准化、教学资源顶级化、管理模式闭环化”的省医经验。

  培训体系标准化:课程内容严格参照国家《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并且结合临床实际进行优化升级,包含法律法规、感控知识、生活照护、康复锻炼、安全急救及沟通技巧等核心内容。学习时长150学时,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每天早8点到晚6点进行线下授课和培训。

  教学资源顶级化:21名高年资、高职称的优秀护理专家组成师资团队,充分利用医院先进的医学模拟资源和病房实践资源,通过理论学习、模拟实训、跟岗实践等方式层层进阶,确保学员在真实临床场景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全面提升照护能力。

  管理模式闭环化:严格管控培训人员质量,学员需要具备初中以上学历,年龄在55周岁以下,身心健康、品行良好、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培训期间需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和考勤制度,并通过考核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动态管理,合格后方可获得结业证书。也就是说,医疗护理员的培训,从报名筛选到结业考核形成完整闭环。

  学员心声: “一技傍身,让我更有底气”

  45岁的王忠菊是培训班学员之一。参加培训前,她已经在开封从事医疗护理员工作6年。

  “小动作里藏着大学问。以前凭经验做事,现在才知道每个细节都有科学依据。”王忠菊感慨道,培训让她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她认真记下每一个操作要点,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我要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中,让患者更安全、舒适。”

  32岁的刘翠大专毕业,3年前开始从事医疗护理员工作。她坦言,3年来自己从未接受过如此系统、专业的培训,对医疗护理员工作也从未有过如此深刻的认识。

  刘翠表示,以前觉得医疗护理员就是照顾病人、老人,有时候还会觉得自己在伺候人而心生自卑。但是经过这次学习,她的思想发生了转变,认识到医疗护理员是一个专业岗位,以技能复杂程度为主要指标,分为5个职业技能等级,这份职业的价值超乎预料。“一技傍身,让我更有底气”。

  40岁的李春风培训结业后,实现了身份“升级”,从一名医疗护理员成为了带班组长,负责指导新入职的护理员。她说,过去只把这份工作当作谋生手段,如今才真正感受到了职业尊严与责任。“老师说,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病’,而是一个有尊严、有情感的人。这句话让我明白,这是一份有温度、有尊严的职业,我们是家属的‘眼’和‘手’,是护士的‘左膀右臂’。”

  “我们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培养出‘懂专业、有爱心、能担当’的优秀照护人才。这种培养理念正在学员们身上得到生动体现。”李黎明说,她看到越来越多的学员从茫然无措到从容自信,从“单打独斗”到协同配合,脸上多了笑容,眼里有了光,不仅提升了技能,更重塑了职业认同。

  师者感悟:“播撒种子,期待长出森林”

  作为培训班的核心讲师,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三病区护士长路俊英有着丰富的带教经验。

  在她看来,医疗护理员的培训难度,一点不亚于专科护士培训。学员基础参差不齐,理解能力差异大,必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坚持用耐心与专业点燃每一位学员的学习热情。做好这种培训,关键在于“两个结合”:“降维”与“提趣”相结合,“技能”与“心法”相结合。

  “我们把高深的知识‘翻译’成学员能听懂的大白话,多讲案例、多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除了教‘怎么做’,更注重教‘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技能是骨架,人文关怀才是血肉。”

  带教老师之一、神经外科三病区教学秘书赵艳燕将这种理念也应用在了自己的授课中。为了准备好培训内容,她提前半个月开始准备,以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案例引入,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学员主动思考。

  “为什么患者进食后保持体位30分钟后再卧床休息,为什么鼻饲患者喂食前要先注温水?”培训课堂上,总能听到学员们热烈的讨论声和实操练习的细致讲解。“动作轻一点,再轻一点,就像对待咱们自己一样。”一句句叮嘱,一次次示范,都是在重新定义照护的深度。

  “亲爱的学员们,你们选择的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承载着温度与尊严的使命。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做一名有温度、有能力、有收获的健康守护者,未来的路,或许不易,但它注定光荣。愿你们在这条路上,步履坚定,内心充盈。”结业时,路俊英在学员手册上写下寄语:“愿你成为别人黑暗中的光。”

  通过系统工作创新、师生的协同参与、高标准的闭环管理,河南省人民医院正在持续推进的医疗护理员培训,以百年老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为普惠社会的照护力量注入强劲动力,逐步形成了包括“三位一体”培训体系构建、顶级教学资源配置、闭环管理模式,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3期培训班,来自郑州、周口、开封等省内18地市以及省外广西的106名医疗护理员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带着省医系统化、标准化的培训,将优质医疗照护的种子播散在全省各地,正在孕育新的希望,为保障患者生命尊严、应对老龄化挑战、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医疗专业照护的专业力量。

  来源:河南省人民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