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也得手足口?柯萨奇病毒A-6型来袭,需警惕“不典型”症状
手足口病不是幼儿“专利”
“医生,孩子都12岁了,怎么还会得手足口病?”
在河南省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一位妈妈带着她满脸疹子的儿子,语气中充满了疑惑和焦虑。她12岁的孩子,最初只是发烧,随后脸上冒出疹子,脚底出现水泡甚至有些溃烂。家长第一反应是:“怕是得了什么厉害的水泡吧?”压根没往手足口病上想。


真相出乎意料——经过检查,是由柯萨奇病毒A-6型引起的“不典型手足口病”。它,早已不是人们传统认知中“5岁以下婴幼儿”的专属疾病。
“非常规”病毒 柯萨奇病毒A6型
河南省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王芳提醒,当前处于手足口病高发期。病原体流行谱系发生改变,柯萨奇病毒A6型已成为今年主流致病株。与以往常见病毒类型相比,A6型引发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特殊性,它会导致较大年龄儿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发生手足口病的病例显著增多;部分患儿皮疹范围更广、症状可能更重,这使得预防和治疗面临新的挑战。
不典型手足口病的显著特征
新型柯萨奇病毒A-6感染引发的不典型手足口病,症状与传统大不相同:
发病年龄扩大化,不再局限于5岁以下婴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甚至成人都可能中招。高烧不退且持续时间长。
皮疹分布广泛,不仅限于手、足、口部位,口周、面部、躯干、会阴部及四肢等多部位都可能被波及,类型多样,有水疱性病变、糜烂等,严重影响外观和生活质量。
病程明显延长,远超典型手足口病。
有脱甲现象,治疗后1-3周手掌和足底可能脱屑,1-2个月后可能出现指甲脱落,给患者带来长期困扰。
科学预防与有效治疗并重
面对柯萨奇病毒A-6的挑战,公众要提高警惕。
1.加强个人与环境卫生管理,勤洗手、保持清洁通风、定期消毒等,可减少病毒传播。
2.任何年龄段的发热皮疹患者都应及时就医,医生诊断时要考虑不典型手足口病的可能,避免误诊误治。
3.密切观察确诊手足口病患儿,居家隔离至少2周,若出现高热、精神差、呕吐、抽搐及肢体抖动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手足口病不再是幼儿的“专利”,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遭受新型柯萨奇病毒A-6型的攻击。让我们携手,以科学态度和方法应对,守护全家健康。
来源:河南省儿童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女子腹痛竟差点引发肠坏死?!医生:突发腹痛千万别忽视!
- 它既是“毒品”,也是良药!家中有这种药的,一旦处理不当可能涉嫌犯罪!
- 三页手写信 满腔医患情——九院以技术、管理、人文获81岁老人真心点赞
- 老人腰痛半年不见好,一查竟是这种“隐藏的骨折”!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荣获“《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管理规范》贯标示范单位”光荣称号
- 12岁也得手足口?柯萨奇病毒A-6型来袭,需警惕“不典型”症状
- 健康职场 科学控糖--联合国糖尿病日系列活动月盛大开幕!
- 郑大一附院王喜梅教授当选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郑大三附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2项成果荣获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
- 三位一体、学练结合,打造医疗护理员培训“省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