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学会自检,别让“色素痣”变成“黑素瘤”

徐武生    2025-11-06郑州市中心医院805 【查看证书】

  在日常门诊中,经常遇到因为身上长了痣而忧心忡忡的患者。他们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医生,我这颗痣是不是坏的?会不会变成癌症啊?”

  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聊一聊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的“色素痣”,以及如何识别那个危险的“伪装者”——黑素瘤。希望大家能学会简单的自我检查,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时抓住关键信号,及时就医。

  第一章:认识你身上的“痣”——大多是安分守己的好公民

  首先,我们要端正一个观念:绝大多数色素痣是良性的,是与我们和平共处一辈子的。可以把它想象成皮肤上的“小居民”。它们是由于皮肤里的黑色素细胞局部聚集而形成的。有的天生就有,有的在青春期或日晒后慢慢长出来。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平坦,有的隆起,颜色从棕色、黑色到肤色都可能。只要它们安分守己,不捣乱,我们完全可以和它们相安无事。那什么样的“痣”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呢?

  第二章:识别危险的“伪装者”——黑素瘤

  黑素瘤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虽然只占皮肤癌的少部分,但恶性程度高,是我们要重点防范的对象。它常常“伪装”成一颗普通的痣,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它的马脚。好消息是,早期黑素瘤通过手术治疗,治愈率非常高。所以,关键在于“早发现”。

  第三章:教您一套“火眼金睛”自检法——ABCDE法则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和操作,全球的皮肤科医生都推荐使用 “ABCDE法则” 来初步判断痣的良恶性。请大家对照着镜子,看看自己身上的痣有没有以下特点:

  A:不对称

  良性痣:通常是圆滚滚或卵圆形的,两边看起来是对称的。想象一下把它从中间对折,两边能重合。如果痣的两半看起来不对称,形状不规则,一边大一边小,需要提高警惕。

  B:边界不清

  良性痣:边界清晰光滑,像用笔画出来一个圈,能清楚地知道它的范围。如果边界模糊不整齐,呈锯齿状、地图状或有毛刺,感觉颜色在向周围的正常皮肤“渗透”,需要提高警惕。

  C:颜色不均

  良性痣:颜色通常是均匀的单一颜色,比如统一的棕色、浅褐色或黑色。如果一颗痣内部颜色深浅不一、混合了多种颜色。比如在棕色的底子上,同时出现了黑色、蓝色、红色、白色等杂色,需要提高警惕。

  D:直径

  良性痣:通常较小,直径一般小于6毫米。如果直径超过6毫米,或者虽然现在不大,但明显有增大趋势,需要提高警惕。

  E:演变

  良性痣:多年保持稳定,大小、形状、颜色都没有明显变化。如果痣在短期内发生了变化,包括大小、形状、颜色、隆起度的改变,或者出现了破溃、出血、结痂、瘙痒、疼痛等症状,需要给予高度警惕。

  第四章:除了ABCDE,这些情况也请注意

  1. “丑小鸭”征:身上有一颗痣长得和其他所有的痣都“不一样”,显得格格不入,它可能就是那个需要关注的“丑小鸭”。

  2. 特殊部位的痣:长在手掌、脚底、指甲下、腰部、腋窝、腹股沟等经常摩擦部位的痣,需要定期观察,因为它们长期受摩擦或创伤,风险相对较高。

  3. 新长的痣:特别是30岁以后新长出的、且符合ABCDE特征的痣,要多加留意。

  第五章:如果怀疑,我该怎么办

  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自行抠、抓、腐蚀或点痣,这些刺激有可能导致良性的痣恶变,或者让恶性的黑素瘤加速扩散,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正确的做法是:立即放下焦虑,去找专业的皮肤科医生面诊。医生除了用肉眼观察,还会用一个神奇的“照妖镜”——皮肤镜。它是一个带光源的放大镜,能看到痣皮下深层的一些结构,让诊断准确性大大提高。如果医生高度怀疑,会建议做病理检查,这是诊断黑素瘤的“金标准”。

  结语

  希望大家通过这篇文章,能对色素痣有一个科学、理性的认识。不必整日提心吊胆,但也要做个有心人,可以定期(比如每季度或每半年)对着全身镜,按照ABCDE法则从头到脚自查一次,或者让家人帮忙检查。养成自检的好习惯,别让小小的“痣”变成大大的“忧”,更别让危险的“黑素瘤”钻了空子。

      来源: 郑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 徐武生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