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我这么年轻,怎么可能中风?” 快看!中风“盯上”年轻人的4个信号

王净丽 杨霄鹏    2025-11-061214

  28岁的业务员小王正加着班,突然一阵天旋地转,半边身子发麻,话都说不清楚,同事将他紧急送往医院,最终确诊为急性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中风”。

  “我这么年轻,怎么可能中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杨霄鹏在接受河南健康网的专访时表示,接诊这么多青年卒中患者,听得患者最多的就是这句话,而这句话直戳人们对脑卒中的认知误区。

  杨霄鹏介绍,脑卒中在过去被认为是“老年病”,但是近年来像小王这样的年轻患者正在增多。他们出现症状时,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没休息好?”“是不是颈椎病犯了?”唯独不会想到是中风,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窗。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被脑卒中“盯上”?

  杨霄鹏介绍,血管的“折旧”速度在过去是跟着自然年龄走的,但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相当于给血管按下了“快进键”。究其原因,可能存在以下这几个“加速器”。

  1.饮食“高”频化:频繁摄入高油、高盐、高糖的外卖和快餐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日常,加之吸烟、过量饮酒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直接催生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些卒中危险因素的年轻化。

  2.身体“静止”化:从上班坐到下班,回家继续坐着刷手机,缺乏运动锻炼会让我们的血液循环变慢,血管里更容易“堆积垃圾”,增加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3.神经“紧绷”化:长期的工作压力、焦虑情绪和报复性熬夜,会让身体持续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血压波动、内分泌紊乱,默默损伤着血管内壁。

  4.认知“侥幸”化:年轻人常自认“身体好”,总觉得“我还年轻,病不会找到我”,对身体发出的一些小信号,比如偶尔头晕、手麻一下根本不在意,错过了最早的干预时机,延误诊治。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的早期征兆?

  这里请大家一定要记住一个非常简单的英文单词:FAST。杨霄鹏表示,这个口诀在全世界通用,能帮我们快速判断。

  F(Face)脸: 让他笑一下,看脸歪不歪,是否出现口角歪斜、表情不对称。

  A(Arm)手臂: 让他双臂平举10秒钟,看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下垂或无法抬起。

  S(Speech)言语: 让他说一句简单的话,比如“今天天气很好”,听是否出现说话含糊不清、表达障碍或者理解困难。

  T(Time)时间: 一旦出现上述任何一项情况,没有任何犹豫,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除了这三点,突然出现的单侧肢体麻木、视力模糊、剧烈头痛或呕吐、行走不稳、失去平衡也都是危险信号。

  怀疑自己或者身边人中风怎么做?

  1.立刻打120,清楚说明地址和情况,尽量不要自己开车去医院,因为救护车在路上就可以开始预处理。

  2.让病人平躺下来,头偏向一侧,如果呕吐可以防止窒息,同时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不要随意给药或者喂水,避免呛咳、误吸。

  3.记住发病的具体时间,这个信息对医生决定能否使用溶栓药物至关重要。

  年轻人怎么预防脑卒中?

  “预防脑卒中其实就藏在日常生活的选择里。”杨霄鹏介绍,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给血管“减负”:管住嘴,饮食上向“地中海饮食”靠拢,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油少盐,戒烟戒酒。把体重和腰围控制在健康范围内。

  2.让身体“流动”: 找到一项能让你微微出汗、心跳加快的运动,并坚持下去,比如快走、跑步、游泳,每周坚持至少150分钟。

  3.为神经“松绑”:避免熬夜,保证睡眠是第一位的,同时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学会减压,无论是听音乐、运动还是和朋友聊天,别让压力压垮你的血管。

  4.给健康“存档”: 早发现、早干预。定期体检就像给身体做年检,尤其要关注血压、血糖、血脂这“三兄弟”。如果已经偏高,一定要遵医嘱,认真管理,不随意停药。

  预防脑卒中不是一个高深的医学课题,它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杨霄鹏强调,对于年轻朋友来说,健康不是可以无限透支的资本,任何突发的不寻常症状都可能是身体在报警,哪怕很轻微,也值得停下来认真对待。

  专家小传

  杨霄鹏,医学博士,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与免疫。

  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分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编委,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现承担多项科研课题,共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5项,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6项,国家专利2项。近年来在国内外著名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书写专著4部。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