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破解麻醉难题,省医团队有了新发现……
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张加强与孙铭阳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医学会儿科期刊》(《JAMA Pediatrics》)在线发表论文《40-Hz Light Stimulation and Emergence Delirium Incidence After Sevoflurane Anesthesia in Childre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研究揭示了在全身麻醉诱导后使用40Hz光刺激干预1小时,可显著降低儿童麻醉苏醒期谵妄的发生率。该研究为儿科麻醉安全提供了全新的非药物干预方案。

苏醒期谵妄是儿童全身麻醉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达10%~80%。一旦发生,不仅延长恢复时间、增加医疗成本,更可能引发术后行为异常等不良后果。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干预,但可能存在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手段成为儿科麻醉的重要研究方向。

基于此,河南省人民医院张加强与孙铭阳团队开展深入研究和双盲对照实验,共纳入98名3~14岁择期行血管畸形切除术的儿童患者。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通过VR眼镜接受40Hz光刺激1小时,对照组佩戴相同设备但不接受光刺激。结果显示,40Hz光刺激组苏醒期谵妄发生率为2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9%。调整年龄、性别、术前焦虑等影响因素后,40Hz光刺激仍可降低苏醒期谵妄发生风险。安全性方面,两组在术后恶心呕吐、睡眠质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血流动力学稳定。
该研究首次证实,40Hz光刺激作为非药物干预手段预防儿童苏醒期谵妄的有效性,为儿科围术期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并且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无创的辅助疗法,改善儿童手术预后。
来源:河南省人民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
- 上一篇
河南省儿童医院两项科研成果荣获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
近日,第六届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暨第二届中国妇女儿童健康医学科技大会在北京举行。河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医师高超牵头完成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及精准诊疗”项目,荣获本届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 下一篇
河南省人民医院荣获全国首批人文关怀贯标三项荣誉
10月30日至11月2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医院护理人文关怀标准化”培训班在武汉举办,全国29个省份的400余名护理专家、专家学者参加活动。现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为全国通过首批团体标准贯标验收示范单位授牌并颁发荣誉证书。河南省人民医院凭借在人文关怀标准化领域做出的努力和实践成果,获评门诊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管理规范全国首批贯标示范单位及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全国贯标达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