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疾病健康

疾病健康

草莓舌+鸡皮疹:是过敏还是猩红热? 家长必知的出疹识别术

陈守航 王芳    2025-07-11河南省儿童医院1595 【查看证书】

  近日,一位妈妈带着6岁男孩焦急就诊:孩子突发高烧,颜面、颈部和躯干冒出密密麻麻的"鸡皮疙瘩"样皮疹,舌头红得像草莓,还直喊痒。家长第一反应是"药物过敏",但经诊断,孩子患的最近流行的猩红热。这种疾病如何与药物过敏区分?本文带您科学认识"红脸杀手"的真面目。

  一、猩红热:会伪装的"草莓刺客"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幼托及学龄儿童。细菌产生的红疹毒素会引发3大特征:

  皮疹进化史:发热1-2天后出疹,从耳后、颈及上胸部迅速蔓延至全身,呈针尖大小的充血性丘疹(摸起来像砂纸),压之褪色,伴瘙痒。7天后可能脱皮。

  舌部三重奏:早期舌乳头红肿呈"草莓舌",2-3天后白色舌苔脱落形成"杨梅舌",最后恢复为正常红舌。

  特殊体征:口周苍白圈(面部充血但嘴唇周围苍白)、帕氏线(腋窝/肘窝等褶皱处皮疹密集)。

  二、真假李逵:与猩红热样红斑的4大区别

  家长常混淆的猩红热样红斑多由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诱发,两者鉴别要点如下:

  提示:若孩子出疹前未服药,且出现草莓舌,优先考虑猩红热;若近期用过新药(尤其是抗生素),需警惕药物反应。

  三、治疗黄金期:抓住48小时窗口

  猩红热治疗关键在于早用抗生素:

  首选药物: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口服7-10天,过敏者可用头孢类或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

  对症护理:

  退热:体温>38.5℃时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止痒:炉甘石洗剂外涂,剪短指甲防抓破。

  饮食:温凉流质(如米汤、果汁)缓解咽喉痛,避免刺激性食物。

  重要提醒:未经治疗可能引发中耳炎、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及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切勿自行停药!

  四、预防三件套:阻断链球菌传播链

  隔离防护:患儿需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阴性或治疗之日起不少于 7 天。对密切接触者需检疫1周,必要时可口服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暴露后预防。

  消毒攻略:玩具/餐具煮沸15分钟,房间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

  增强屏障:流行季避免带孩子去密闭场所,均衡饮食、保证睡眠提升免疫力。

  结语:当孩子出现"发热+草莓舌+砂纸疹"三件套时,别急着归因于过敏。及时就医、规范用药是关键。记住:猩红热不可怕,早识别、早治疗,就能让宝贝快速恢复红润笑脸!

       来源:河南省儿童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