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暨教育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启动会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召开
4月15日,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以下简称实验室)暨教育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启动会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第五学术报告厅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李蓬,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副校长常俊标,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河南医学院院长董子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成增等专家教授出席会议。会议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余祖江主持。

王成增教授首先代表医院向莅临本次会议的专家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他简要介绍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技创新工作的相关成果,该院作为实验室和创新中心的建设单位之一,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研人才培养。他表示,在平台启动后一定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着力将实验室打造成科研创新的“桥头堡”、人才成长的“摇篮”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孵化器”,为服务行业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和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董子钢教授表示,实验室和创新中心的启动是郑州大学学科建设、高水平研究平台建设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郑州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国家医学创新体系方面掀开了新的一页,对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预祝实验室和中心能够越办越好,不断取得骄人成绩,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李蓬院士表示,实验室和创新中心的成立,对支撑河南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助力健康河南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两个平台作为天健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汇聚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瞄准国际学术和医疗技术前沿,产出系列成果,更好守护亿万人民生命健康。围绕实验室和中心下一步的发展,她强调,一要强化协同联动,切实统筹好各方面资源,在确保各自良性运行基础上,加强平台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优势叠加效应;二要强化团队集成,以形成价值共同体、奋斗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为目标,着力打造能干事、想干事、能成事、成大事的科研团队;三要强化医研融合,坚持问题导向和临床需求导向,在现实问题中找准并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升基础研究能力,锻造发展优势特色,形成学术医术共同提升的良好格局。

常俊标院士和郑州大学医科院院长兼河南医学院副院长赵同金教授分别为与会人员介绍了实验室与创新中心的基本情况。
李蓬院士、常俊标院士、董子钢副校长、王成增书记等共同为实验室揭牌。
随后,郑州大学赵同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郑昕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余祖江教授、郭文治教授、郑州大学桑鹏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志刚副教授等分别做学术报告。

会后,与会的专家教授还一同到实验室进行了实地考察。
据了解,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是河南省高校牵头的第一个学科类全国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是参建单位。实验室以抗病毒创新药物研发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为主线,聚焦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研发,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研究方向,着力打造抗病毒药物研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教育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是郑州大学2023年获批的重要平台,主要聚焦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研究和治疗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一体化推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药物开发,旨在打造基础、临床和转化相衔接的高端平台。
来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任卫英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国内知名脊柱畸形矫形专家邱勇教授将于9月29日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坐诊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荣耀入选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上海六院足踝外科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 皮肤不够?皮瓣来凑!
- 郑大一附院放射科1项成果荣登《Radiology》 封面,同团队年发6篇相关研究
- 天一转凉娃就容易发烧?出现这些“危险信号”,别等!立马就医
- 孩子的眼睛像水管一样“渗漏”?警惕视力小偷来袭
- 漫天飞舞的“小白虫”咋回事?对人体有害吗?
- 河南省“9·12预防出生缺陷日”系列公益活动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举办
- 洛阳正骨数智骨科应用成果显著——五大典型病例展现精准医疗新突破
- 足底顽痛数载求医无果 洛阳正骨微创巧除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