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毫米生死博弈!术后,妈妈含泪说……
1岁、9个月、5个月、3个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崔明哲接诊的孩子年龄屡屡刷新新低,他们都被同一种疾病困扰,生命岌岌可危。
一般来说,婴儿的身高体重发育很快但贝贝(化名)刚出生不久。家人就发现了异常:孩子吃得不少,可体重不增反减,越来越瘦。
焦虑的父母四处问诊,辗转多个医院多个科室,孩子各项发育指标与正常数值差距越来越大。几经周折,在一次淋巴管造影检查中,医生发现贝贝存在胸导管闭塞。
胸导管是全身最长的淋巴导管,食物中的脂肪约60%会进入淋巴循环。成人的胸导管每日要将1500~2500ml,消化必不可少的“乳糜液”送入静脉系统,为身体提供蛋白、脂肪等能量。
胸导管一旦闭塞,乳糜液则无法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导致重度营养不良!长此以往,不仅生长发育受限,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比如一位小患者直到8岁,乳牙竟然还没长全。
真凶找到了,治疗依旧困难重重。要打通梗阻的胸导管,需要将淋巴与静脉重新吻合,成人淋巴管的直径只有0.2-0.6mm,医生要在30到50倍的显微镜下用0.03mm的缝合线与静脉相吻合,这被称为超显微技术的“巅峰之舞”。省内能开展的医院屈指可数。
在外院专家的推荐下,贝贝和其他几名患儿先后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寻找“希望”,破除生长紧箍咒。尽管手术团队已成功开展百余例此类手术,但婴儿淋巴血管更细小更脆弱,因此专家慎之又慎。为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术前手术团队查阅大量资料发现——通过淋巴静脉吻合手术(LVA)治疗胸导管闭塞的手术,最大宗文献仅有9例报道成功率约50%,可参考的经验少之又少。经过全面考量专家团队认为,胸导管束带松解手术更加安全可靠。

手术当天,在专家的精细操作下术中几乎没有出血,一小时后松解操作刚刚完成,乳白色的淋巴液就顺着畅通无阻的胸导管顺利地流进静脉手术成功!
术后第二天,贝贝扶着护栏自己站了起来,妈妈含泪感谢道:这是孩子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站立。术后一个月贝贝体重增加了3斤,其他几位患儿也茁壮成长,生长发育逐渐追上正常水平。


来源:河南省人民医院
编辑:于文杰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孩子一咳,全家揪心!缓解咳嗽这样做,速收!
- 心脏骤停,认知严重受损 看20岁的他如何从病房一步步重返职场
- 肝转移怎么办?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转移瘤MDT门诊 “一站式”破难题
- “比基尼”切口藏巧思,年轻患者髋关节置换实现“美丽康复”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参与起草的国内首个《自体骨组织库》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 癌痛只能硬扛?吃药真的会成瘾?关于止痛,大多数人都想错了!
- 骨髓穿刺需要全麻吗?会不会影响骨骼生长?一文读懂骨髓穿刺那些事儿
- 骨骼健康保卫战:从卢浮宫安防到人体“骨城墙”
- 一站式诊疗,从第一次胎心开始,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东院区“早孕门诊”暖心启航
- 打赢“小蛋蛋”保卫战,要抓住这个“黄金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