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这些意想不到的“小动作”竟是抽动症?!快来看看咱家孩子“中招”没

刘雪飞    2025-05-13河南省儿童医院1033 【查看证书】

  “布布,你的头不要总像拨浪鼓一样,行吗?我头晕!”在河南省儿童医院南院区中医科诊室里,妈妈有些无奈地说道。

  8岁的布布,1年前开始陆续出现了一些“小动作”,频繁地眨眼、仰头,还时不时地清嗓子,尤其在写作业时,就更明显了。老师也向家长多次反映,布布课堂纪律不是很好。一家人才意识到,孩子似乎有些问题,来到河南省儿童医院就诊。

  南院区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金玉晶仔细为布布查体,观察其行为,详细询问家族史、生活习惯及家庭成员关系等,确诊孩子患有抽动障碍。

  根据布布症状、舌苔及脉象分析,属于肝风内动、阴虚火旺证,治疗上以平肝熄风、滋阴降火为原则,选取百会、四神聪、肝俞等穴位进行针灸,外加耳穴压豆等中医外治疗法。

  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布布仰头、清嗓子症状消失,只是偶尔眨眼,注意力较前集中。

  金玉晶介绍,像布布一样因为抽动障碍就诊的患儿不在少数,多见于5—10岁儿童,而且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门诊中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清嗓子、频繁眨眼、耸肩、摇头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困扰着孩子,也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烦恼。

  01.中医解读抽动症

  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是一种不自主的、重复性的运动(运动抽动)和发声(发声抽动),症状通常发生在儿童时期,但也可以持续到成年。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病理损害、中枢神经递质异常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于“慢惊风”“肝风”“抽搐”“痉病”范畴。儿童时期的生理特点为脏器虚弱,形气未充,肝常有余,肾常虚,脾常不足,加之后天调护失宜,或教养失当,遇惊吓、紧张、学习压力等负面情绪致情志失调,脏腑阴阳失衡而发病。

  02.警惕不起眼的“小动作”

  由于抽动症患儿表现症状多种多样,有些症状生活中很容易被忽视,往往等到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时,家长才察觉异常。当孩子出现以下这些行为时,要引起重视。

 

  03.中医外治有妙招

  中医治疗抽动障碍可采用内服中药加特色外治疗法治疗,达到平衡阴阳,熄风止抽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口服药物困难或口服药物未见缓解的患儿,多采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

  针刺疗法:取头部的百会、神庭、印堂,可安神定志;配内关、合谷、太冲,平肝息风。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改善神经功能,缓解抽动症状。

  耳穴压豆: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在相应的耳部穴位上,达到镇静安神、调节神经功能、清心调脾的作用。孩子可自行按压以维持刺激,达到辅助治疗目的。

  穴位埋线:将可吸收的羊肠线埋入特定穴位,起到安神定志、健脾通络止痉的作用。

  穴位贴敷:将具有平肝熄风的中药制作成膏药,贴敷于神阙穴,通过穴位及皮肤的渗透起到治疗作用。

  推拿疗法:选取开天门、推坎宫、清肺平肝法、点揉肝俞等穴位达到疏通经络、疏肝健脾、调节脏腑的作用。

  04.在家就能做的推拿

  学起来

  清肺经

  位置:肺经位于无名指掌面,指根至指尖呈一条直线。

  操作:采取仰卧位或坐位,将儿童的无名指固定,用拇指指腹,从指根至指尖方向快速推动,推100—300次左右。

  作用:可起到疏风解表、清热泻火的作用,可治疗抽动障碍中的外风袭表等症。

  清肝经

  位置:肝经位于食指掌面,指根至指尖呈一条直线。

  操作:采取仰卧位或坐位,将儿童的食指固定,用拇指指腹,从指根向指尖快速推动,推100—300次左右。

  作用:可起到平肝泻火、熄风止抽的作用,可治疗抽动障碍中肝火偏亢等症。

  揉肝俞

  位置:肝俞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操作:采用俯卧位,用拇指指腹按压在肝俞穴上,力度由轻到重,做小幅度顺时针揉动,每次按揉3—5分钟。

  作用:可起到平肝熄风,调节气血的作用,可治疗抽动障碍中肝风内动等症。

来源:河南省儿童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