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三伏贴”伏前贴将正式启动
三伏天快要到了,一年一度的“黄金调理期”也随之而来。明日开始,今年的“三伏贴”伏前贴将正式开始。
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经五路院区推出了“冬病夏治”系列活动。
河南省人民医院经五路院区还于近日开设了中医针灸推拿午间门诊,工作日12:00-15:00正常接诊。
当然,还有这些冬病夏治妙招,祝您事半功倍哦!
欲练此功 请先对号入座
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雪梅介绍“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思想。冬病夏治“借天力,补己力,祛沉寒”,利用夏季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旺盛的“天时”,通过温阳散寒、活血通络、化痰祛湿等方法补充机体亏损的阳气,祛除体内潜伏的阴寒病邪,达到预防或减轻冬季旧病复发,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适合人群:

第一招:内外兼修 双管齐下
王雪梅介绍,内外兼修是指穴位贴敷(三伏贴)或艾灸+中药内服。
穴位贴敷(三伏贴)选用具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通络止痛等辛温药物制成膏贴,敷贴于特定的穴位上,借助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穴位的刺激传导作用以及夏季阳气旺盛的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疗程
通常在初伏、中伏、末伏(或中伏加强)各贴敷一次,连续治疗3年效果更佳。
提醒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从每年入伏到末伏,每7-10天贴一次,每次贴2-4小时(成人),老年、体质偏虚者、儿童的贴敷时间和药物用量,与成人有些许区别。
艾灸
适合虚寒体质主要有温和灸、督脉灸、隔姜灸、火龙罐灸等。
中药内服
由中医师辨证论治后,开具汤剂或膏方(如“三伏膏”)针对个体体质和具体病症进行温阳、补气、健脾、益肾、化痰、活血等调理,通常在三伏期间或之后开始服用,持续调理。
第二招:刚柔并济 自在神通
通三焦、升清阳、化寒湿借天力补阳气,这就是——八段锦。无需器械,每日几分钟即可实现冬病夏治。
招式1:两手托天理三焦——激活阳气总开关
动作要点:双脚平行开立,掌心向上托举至头顶,力贯指尖,同时吸气提肛,
下落时呼气放松。
作用:改善慢性咳喘、胃寒肢冷。
招式2:调理脾胃须单举——强健运化之本
动作要点:左手上举至头顶,右手下按至髋侧,形成上下对拉之力,目光平视,保持3秒呼吸深长,左右交替。
作用:改善冬季腹泻、消化不良。
招式3:背后七颠百病消——震荡排浊
动作要点:脚跟抬起,前脚掌支撑,随后轻震脚跟落地,震动沿脊柱传导至头顶,
收式时意守涌泉穴,引虚火下行。
作用:改善老寒腿、关节冷痛等。
时间要巧:晨起(7-9点)或傍晚(17-19点),避正午烈日。
呼吸要深:动作展开时吸气,收回时呼气(忌憋气)。
环境要静:避穿堂风,室内外皆可,地面平整为佳。
频次要恒:每日1-2遍,每次12分钟,三伏天不间断。
忌空腹/饱腹:饭后1小时练习。
忌练后贪凉:半小时内不饮冰、不冲冷水澡。
冬病夏治贵在坚持与辨证,记得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来源:河南省人民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
- 上一篇
盆腔里长了块“石头”,医生从骨头上一点点剪下来……
“你能想象吗?肿瘤像石头一样硬,整块贴在骶骨和盆壁上,没有一丝缝隙。我们是用剪刀,一点点从骨头上‘剪’下来的。”这是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刘英俊印象深刻的手术。
- 下一篇
一次阀门没拧紧,全家五口差点“团灭”!小心这个夏日“隐形杀手”突袭!
“妈妈,我头疼……恶心……”一声微弱的呻吟在房间里响起,男孩儿奇奇用尽全身力气才挤出这几个字。他原本红润的小脸此刻变得惨白,蔫蔫地瘫在沙发上,眼神迷离、目光涣散,意识也逐渐模糊起来。 此时,家中还有另外4个人陆续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其中奇奇爸爸症状进展相对较慢,他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一家五口被紧急送往郑州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和一系列诊断,最终确诊为一氧化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