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常年坚持吃钙片,咋还骨质疏松骨折了呢?郑州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门诊剑指盲区

刘斐斐    2025-07-283286

  两位老人跌倒后不同结果的背后

  68岁的王阿姨步履轻快。虽然也曾跌倒几次,但她总能轻松起身,筋骨无碍。她的“护骨秘诀”并非神奇药物,而是几十年坚持的好习惯:饮食中富含蛋白质和钙质、每日雷打不动地户外散步晒太阳、再加上规律的运动锻炼。这些习惯,默默地为她的骨骼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李伯的经历却令人惋惜。一次不算严重的跌倒,竟导致他骨折卧床。更让他意外的是,检查结果确诊了骨质疏松。他一直挺有自信:“明明坚持吃了好几年钙片啊!”直到这时他才明白:单靠补钙,是远远不够预防骨质疏松的。

  郑州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骨质疏松门诊主任医师董其娟表示:“骨质疏松防治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的科学生活方式和‘精准规范’的全程管理。普及、推广这两点,正是我们设立骨质疏松门诊的初心。”

  为什么要设立骨质疏松门诊?

  董其娟指出,骨质疏松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骨量下降的比例已高达50%,然而大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许多患者往往直到因骨折入院手术,才意识到骨质疏松的存在。特别值得警惕的是,骨折后的一两年内,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极高。遗憾的是,患者和医疗系统对这种后续风险的关注同样不足。

  另一方面, 骨质疏松的治疗也存在普遍的不规范现象:部分患者误以为“补钙”就是全部治疗手段,忽视了维生素D、抗骨质疏松药物等综合治疗的重要性;治疗方案缺乏个体化,也未能建立长期定期复查骨代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管理机制。

  为此,郑州人民医院整合了多学科力量,设立了骨质疏松门诊,并依托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系统,实现从筛查、诊断、治疗到随访的全过程管理,将防治“关口前移”, 让更多患者在骨折发生前就得到有效干预。

  骨质疏松门诊的优势

  董其娟介绍,骨质疏松门诊的首要优势在于多学科协作。过去,患者往往只在单一科室接受固定治疗;如今,门诊整合了内分泌代谢科、风湿免疫科、骨科三大领域的专家资源,由专家们共同综合患者的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及骨折部位等指标,实时优化治疗方案,从而提升诊疗的精准性和全面性。

  其次,MMC系统的全病程管理让患者“离院不离医”。患者在家即可通过手机查看检验结果、了解骨质疏松相关科普知识、接收AI电话或短信提醒复诊,并随时与医生线上互动。

  此外,骨质疏松门诊还承担着健康教育的重任,科室持续通过文章、视频、社区义诊等形式传播科学防治知识,帮助患者摒弃“只补钙”的误区,理解“长程管理”的意义。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董其娟强调,预防骨质疏松应基于日常基础生活方式的科学管理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与规范管理。

  首先,基础的生活方式调整至关重要:保证均衡营养,摄入足够的肉蛋奶,不能吃得太素,为骨骼提供必要的原材料;坚持规律运动增加骨骼应力、维持骨密度,并强化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避免摔倒;同时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这对骨代谢和钙吸收不可或缺。

  5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激素者等高危人群是重点干预对象,应力争在骨折发生前就通过早期筛查,降低骨折风险。

  写在后面

  骨质疏松的防治是一场“持久战”。骨质疏松门诊的设立,不仅是为了弥补传统诊疗模式的不足,更是希望通过规范化、个体化、全程化的管理,让更多患者免于骨折之痛,真正实现“健康骨骼,优雅老去”。

  专家小传

  董其娟,郑州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骨质疏松门诊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内分泌学会常务委员

  郑州市内分泌专业质控中心主任

  郑州市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内分泌代谢病专科联盟委员

  中国临床医学与营养联盟常务委员

  河南省高血压研究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骨质疏松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发表SCI、中华核心期刊等论文40余篇

  第一完成人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完成郑州市科技惠民项目及多项市厅级科技攻关项目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