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危重孕妈妈跨越2000公里求医,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多学科救治护母婴安全
近日,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多学科团队成功完成一场跨越青藏高原与中原大地的生命救援。一名孕33⁺³周的藏族孕妈妈因“重度子痫前期”在当地面临“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艰难抉择,最终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新生儿科团队的全力救治下,实现母婴平安的圆满结局。
紧急转诊:搭建生命通道
孕妈妈土女士是青海藏族玉树州居民,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因医疗条件受限,被告知孕妇病情危重,难以确保母婴安全。其丈夫是河南籍,经老家亲属多方咨询,了解到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对此类高危产妇及早产儿救治有丰富的经验,于是决定跨越2000多公里,自行返回河南郑州就诊。
准备乘飞机返回时,土女士夫妇面临转运过程中两大难题:对高原至平原的长途转运风险及航空乘机禁忌(高血压人群:孕妈妈土女士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和重度子痫前期)。经多方协调,最终患儿父亲持当地医院开具的医疗诊断证明克服重重困难,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远程指导下安全抵达郑州,并于当日凌晨顺利到达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多学科联动:孕产妇、早产宝宝共救护
入院后,产科九病区迅速启动危重孕产妇救治预案,完善相应检查,为早产分娩做足准备。
产科危重孕产妇救治团队在入院13小时后就完成了全面评估并实施了剖宫产术。新生儿科总住院医师全程守护分娩现场,第一时间参与早产宝宝的早期救护:稳呼吸、保体温、预防感染。
患儿出生体重仅1450克(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立刻转入新生儿二病区进行早产宝宝的救治。

早产儿闯关:21天精准救治护新生
新生儿科二病区严格根据早产儿诊疗常规,制定了不同阶段的个性化医疗和护理方案:
呼吸关: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建立有效自主呼吸,并实施降阶梯式氧疗管理,顺利脱氧。 感染关: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和无菌操作,全程未发生感染。 喂养关:早期微量喂养(1~2ml/kg/次),并逐步过渡到全肠内营养。
患儿住院21天,体重增长至2000g,经口喂养奶量37ml/3h,生命体征平稳,最终在2025年7月21日办理出院。

感动在他们,喜悦在我们
出院当日,宝宝的父母激动地握着医护人员的手说:“感谢你们高水平的医护团队,给了我们家庭新的鼓舞和希望。”宝宝妈妈土女士以藏族传统礼仪向医护团队表达感激之情,医务人员也由衷地为宝宝能够健康回到父母身边感到高兴。
高原情谊延续,妇幼护航保驾
这次藏族高危孕产妈妈和早产宝宝的救治充分体现了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作为河南省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综合实力,更书写了汉藏民族团结、医患共克时艰的动人篇章。
来源:郑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河南省“9·12预防出生缺陷日”系列公益活动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举办
- 洛阳正骨数智骨科应用成果显著——五大典型病例展现精准医疗新突破
- 足底顽痛数载求医无果 洛阳正骨微创巧除病根
- 题字传口碑,服务见真情——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科)驾驶员体检服务获市民点赞
- 关于举办“人工智能中医骨伤具身医疗装备通用技术”发布暨数智骨科论坛通知(第一轮)
- 挥之不去的“口臭”怎么办?
- 郑大一附院牵头制定国内首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规范》团体标准
- 双城医生李士朋:执灯中原,解码儿童风湿免疫疑难重症
- 五年四次手术,肿瘤依旧复发,差点放弃的她在这里重生
- 医校携手深耕本草 聚智赋能中医药传承——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河南中医药大学举行“伤力草研究”技术开发合同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