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的健康密码
一、什么是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人体可以通过皮肤暴露于紫外线辐射下合成维生素D。除了内源性合成,维生素D也可以通过食物摄入,如富含维生素D的鱼类、蛋黄和奶制品等。
二、维生素D有什么作用?
1.核心骨骼效应: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的钙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维持血钙磷平衡,促进骨钙化及成骨细胞功能,有效预防佝偻病与骨质疏松。
2.免疫调节“调节器”:维生素D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缺乏维生素D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关节炎、湿疹)的风险增加有关。
3.心血管健康“守护者”:一些研究表明,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可能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
三、哪些人群需要补充维生素D?
①因各种原因长期日晒较少的人群;
②快速生长期的儿童和青少年;
③对维生素D和钙需求增多的孕妇,哺乳期妇女;
④经血清检测证实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成人;
⑤患骨质疏松的老年人;
⑥患有风湿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D。
四、怎么补充维生素D?
1.晒太阳--最天然的方式,但要“会晒”:可暴露四肢和面部进行日光浴,夏季10-15分钟/次,每周3-4次(避免暴晒伤皮肤)。注意:隔着玻璃晒没用(紫外线被挡住),冬季需延长,6月龄以下婴儿避免直射。
2.饮食--辅助补充,多吃这些食物:天然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不多,主要包括多脂鱼类、蛋黄、动物肝脏、牛奶等;
3.补充剂--维生素D:维生素D可分为两类,普通维生素D(需经肝肾羟化激活后才具备生物活性)和活性维生素D(无需转化,直接具有生物活性)。
五、常见补充维生素D的误区
1.“补得越多越好”:实际上过量补充维生素D可致血钙升高。轻度超标可能出现恶心、便秘、口渴多尿等不适,容易被误认为“普通肠胃问题”,日常补充400-800IU足够安全。
2.“活性维生素D更有效”: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普通人群,机体可自行将普通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形式,因此通常只需补充普通维生素D。特殊人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等),需定期监测血钙,避免超标。
3.“人人都需查维D”:2024年美国内分泌学会指南不再推荐常规检测血清25(OH)D,仅在疑诊代谢性骨病或高风险人群中进行检测。该指南取消了30ng/mL(75nmol/L)的充足阈值,强调经验性补充而非检测导向。
来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漫漫求子路终有回响!看郑大三附院管一春团队如何用这项黑科技助她迎来新生命
- 34岁女高管“爱发火” 确诊乳腺癌 这病真是气出来的?
- 早上起床发现从鼻子里吸到嘴里的痰带血丝?别急着以为是“上火”或鼻炎
- 2025年全国“敬老月”暨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在郑康养·金色年华颐养圆满落幕
- 重阳敬老,骨动健康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举办老年骨病义诊活动
- 流感季提前来袭,疫苗防护准备好了吗?
- 维生素D的健康密码
- 佳节又重阳,为肿瘤患者献上一份“血脂健康礼”
- 900克“掌心宝宝”!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成功完成首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手术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在河南省首届药膳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