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心脏骤停,认知严重受损 看20岁的他如何从病房一步步重返职场

虞璐    2025-10-22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4195

  “医生,报告您一个好消息,小宇(化名)参加工作了!”

  当小宇的爸爸在电话里激动地告诉医生这个消息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欣慰涌上心头。这个曾在大病中挣扎的年轻人,终于靠着自己的毅力与科学康复重启了崭新的人生。

  二十岁,本该是人生画卷徐徐展开的黄金年华。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心脏骤停,几乎为小宇的人生按下了暂停键。这次危急事件导致他的大脑严重损伤,认知功能——这个我们赖以思考、记忆和学习的基石,变得支离破碎。

  但小宇的故事,不是一个悲剧,而是一个关于科学康复如何创造奇迹的故事。

  一、 风暴过后

  当“司令部”的指令系统失灵

  我们的大脑好比身体的“总司令部”,而认知功能就是这个司令部里的“决策领导团”。我们的一切行为指令,都源于认知功能的正常运作。对于脑损伤患者而言,这个“领导团”或多或少会陷入混乱,导致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

  记忆力减退: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转眼就忘。

  注意力障碍:难以集中精力,环境中的细微声响都足以导致分神。

  执行功能下降:计划、组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削弱,思维变得刻板。

  信息处理速度变慢:理解一句话、做出一个反应,都需要花费比常人多几倍的时间。

  康复初期的小宇,就深陷在这样的困境中。过去的学识与技能仿佛被锁进了打不开的盒子,重返校园、步入社会,对他而言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二、 科学之光

  用系统性的康复重连大脑回路

  小宇的幸运在于,他及时踏上了一条科学、系统的康复之路。现代康复医学证明,大脑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即通过针对性地反复训练,受损的功能可以被其他脑区代偿,新的神经连接可以重建。

  他的康复之路,主要分为三步。

  全面评估,精准定位

  郑大五附院康复医学科首先为小宇进行了全面认知功能评估,精确找出他认知版图上的强项与弱项,从而为他量身定制了康复方案。

  针对性训练,逐一攻克

  注意力训练:从简单的“找不同”游戏,逐步升级到听音频并回答问题。

  记忆力训练:将备忘录、手机提醒等外部辅助与联想记忆、编故事等内部策略相结合。

  执行功能训练:通过“规划一次超市购物”、策略性桌游等模拟现实的任务,重塑他计划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科技辅助:利用趣味性的认知软件、虚拟现实等技术,让枯燥的训练变得更具吸引力。

  迈向现实:从“会做”到“能用”

  当基础认知能力提升后,康复的重点转向了实际应用。

  重返学习:从每天阅读15分钟开始,练习做笔记、归纳重点,为回归校园打下基础。

  重建生活技能:重新学习管理时间、财物,并安全地使用公共交通,一步步夺回独立生活的能力。

  ▲ 坚持居家康复训练

  三、 奇迹的诞生

  从病房到校园,再到职场

  经过半年多持之以恒地努力,小宇的认知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他重新拿起了课本,虽然学习效率仍不及从前,但他学会了运用思维导图、彩色标签等策略来辅助自己。在家人和学校的支持下,他成功复学并完成了大学学业。

  毕业后,挑战再次来临——找工作。小宇选择坦诚地与用人单位沟通自己的情况,并展示了他在康复过程中淬炼出的特殊品质:极强的耐心、面对困难的韧性,以及对任务的极致专注。最终,他的真诚与毅力打动了企业,如愿走上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启了自食其力、充满尊严的新生活。

  漫长的重建,永怀的希望

  小宇的故事,是万千脑损伤患者康复之路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脑损伤后的认知障碍并非绝境,康复是一个漫长但充满希望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早期、科学、系统的干预,更需要患者、家庭和康复团队永不放弃的共同努力。

  他的故事,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许多正在类似困境中跋涉的家庭前行的路,带去最真实、最温暖的希望。

  来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