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孩子暑假撒欢儿骨折病例显著增多 专家:这些急救技能家长必备

王净丽 荣强    2025-07-243773

  暑假本是孩子们放松玩耍的时光,但意外伤害却可能悄然而至。近期,儿童骨折病例显著增多,背后原因何在?哪些部位最容易骨折受伤?家长又该如何判断伤情、应急处理并做好预防?河南健康网特邀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手法正骨科(微创正骨科)主治医师冯平,为家长们带来专业解答与实用建议,助力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假期。

  河南健康网:进入暑假后,门诊就诊量有何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冯平:近期,门诊中因骨折前来就诊的儿童数量显著增加。究其原因,孩子们放假后脱离了学校的监管,而许多家长又需要外出工作,对孩子的照料难免有所疏忽。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攀爬高处,因此发生意外的概率大幅提升。此外,夏季天气晴朗温暖,空气质量较高,孩子们户外活动增多,如滑板、轮滑、骑自行车、跑步、跳绳等,这些活动也增加了运动损伤,尤其是骨折的风险。

  河南健康网:暑期门诊中最常见的儿童骨折类型是什么?

  冯平:暑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为常见,简单来说,就是胳膊肘部位发生骨折。由于孩子在摔倒时,手部会本能地伸出撑地,形成伸直型姿势。在儿童阶段,该部位的骨头较为扁薄,是应力集中的关键点,力量通过此处传导,因此特别容易骨折。

  其次是踝关节骨折,即俗称的崴脚。之前就有极其顽皮的孩子从两米高的台子跳下,恰逢下方土质松软,脚触地时发生翻转;也有孩子在尝试站立于皮球上保持平衡时不慎崴脚,这类情况并不罕见。此外,还有小腿骨折、大腿骨折等情形,但与胳膊肘和脚踝部位相比,其发生率相对较低。

  河南健康网:当孩子在运动或玩耍过程中遭遇意外并哭喊时,家长应如何判断其受伤的严重程度呢?

  冯平:首先,家长需仔细查看孩子的受伤部位。可以让孩子轻微活动一下,比如检查胳膊是否能够正常移动。如果孩子表示疼痛,但仍然能够活动,那么此时受伤情况可能并不严重;若孩子声称无法活动且疼痛剧烈,家长则需高度警惕。

  其次,家长应观察孩子受伤部位是否有变形迹象。孩子的骨头如同细嫩的小柳枝,外层包裹着一层类似树皮的骨膜,因此骨头通常不会直接折断,而可能被掰弯,导致畸形或变形。比如前臂骨折时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弯折现象,此时家长务必立即将孩子送往医院进行专业处理。

  河南健康网:孩子送医过程中如何避免二次伤害?

  冯平:在送医过程中,为避免孩子受到二次伤害,家长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临时固定方法。比如孩子前臂骨折,可以用书本将其包裹并固定住;如果没有书本,尺子或木板也可以作为替代品。若这些物品都无法找到,还可以使用雨伞,将其放置在伤处并缠绕一圈,起到临时夹板固定的作用,确保孩子在送医途中不会受到进一步地伤害。送医后,家长应保持镇定,与医生密切配合,这样能有效降低孩子治疗过程中的难度。

  河南健康网:如何预防孩子骨折等意外的发生?

  冯平:我们在小区内常会看到一些孩子爬到距离地面约1米至1.5米高的台子上。当孩子从这个高度不慎摔落,并以手撑地时,由于身体承受的能量较大,骨折的风险相当高。因此,首先需要禁止的行为就是爬高。

  其次,当孩子参与轮滑、滑板以及骑行等运动项目时,务必佩戴头盔、护肘、护手和护膝。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示范也非常重要,比如骑电动车时一定要戴好头盔。

  皮肤擦伤通常并无大碍,但骨折却着实令人痛心,所以预防一定是第一位的,希望各位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看护与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文/王净丽 视频/荣强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